[摘要]五四运动以来我们想把自己的传统丢掉,能丢掉吗?是你自己的血液,怎么能丢得掉?只是说你被别人打败后,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了。
腾讯文化 陈菲 发自北京
“我们讲现代化是传统的现代化,而不是西方化。五四运动以来我们想把自己的传统丢掉,能丢掉吗?是你自己的血液,怎么能丢得掉?”近日,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5“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参会期间接受了腾讯文化专访。郑永年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会愈加凸显。文明的复兴是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型,是文化精神而不是形式的复兴。“我最讨厌的就是穿了汉服就代表了中国文化,越这样越不好。中国文化那么精深博大,代表中国文化的就只是几个武术?”其如是说。由于篇幅较长,分为两篇发布,此为第二篇。
四中全会是最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文件
腾讯文化:对于当下中国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不知道你怎么看?内部社会秩序问题对于中国处理国际社会关系会产生何种影响?
郑永年:很多年前,我记得有一部《大国的崛起》。其中说外部的崛起只是内部制度崛起的外延,内部制度如果不能崛起、不够持续,外部崛起是不可能的,尽管崛起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如苏联一样。所以内部崛起很重要。
今天中国的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官民之间的、穷人跟富人之间的、城乡之间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也是普适性的,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美国、欧洲等在转型过程中都产生过这些问题,只是中国的规模更大。腐败也一样,美国、欧洲都经历过。现在很多人把腐败跟中国共产党联系起来,但很多都是胡扯的,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腐败。当然以“都经历过”论证其合法性也是错的。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内部制度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内部制度建设。
四中全会的主题是“法治”,如果三中全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文件的话,四中全会就是制度建设问题。尽管四中全会没有提政治改革,但是我个人觉得它是最大的政治改革文件。因为“政治改革”这个词一到中国就太controversial(有争议的),左派、右派,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法治”的话,大家的共识还是有一点。四中全会《决定》有180多项,落实下去的话,中国制度建设会上一个新台阶。所以我觉得,一方面不要忽视社会问题,但也不要瞎搞。不管怎么样,当其他国家都没有一个政治主体的情况下,中国还有共产党这个主体在,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一旦发现问题,还可以动用各方面的资源解决问题。很多民主国家吵来吵去是因为没有主体,这就很麻烦。
图/徐骏 图片来自新华社
各项改革方案重在执行
腾讯文化:对于刚刚召开的五中全会,您怎么看,有何期待?
郑永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相信大家都会很期待。十八大以后,中共已经推出了几个重大的改革计划,三中全会的改革规划跟四中全会的改革规划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改革,一共有五百多条改革方案。如果中国今后一段时间以内能把这五百多条改革都实施下去,会是一番很新的面貌。
最近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国际形势也不明朗。欧洲难民、中东乱局,亚太区域也有各个方面的问题,国际环境整体不是很好,我认为这次会议不仅对我们讨论中国文化有意义,对各个方面都非常有意义。我自己很期望这次五中全会通过的是一个行动纲领,能够把十八大以来的规划都全面执行下去。
经济上,中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金,下一个五年、十年如果能够达到6%-7%的增长,中国有可能在15年左右把自己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提升为一个高收入经济体。尤其是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依法治国方案,这这需要有人去执行。
新加坡的主要执政党是“人民行动党”,我非常喜欢这个名词,以前我们也试过问李光耀先生,他创党以后为什么不叫“自由民主党”、“保守党”,而叫做行动党。他说政党是用来行动的,人民行动党。现在很多世界上的政党不行动,政党多党制,大家互相制约,阻碍行动。人民行动党是为老百姓做事的党。
软实力基于硬实力发展而发展
腾讯文化:你之前说过,中国比较吃亏的地方是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软实力,舆论上整个都是西方说了算。为了扭转这种形势,中国目前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
郑永年:soft power(软实力)有一个过程。西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soft power的,他们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七、十八世纪的革命,今天西方所享受的soft power是几百年的结果。中国在唐宋的时候也很厉害,周边国家都来学习。就soft power来说,中国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像西方那么强大,但已经改变了西方说了算的局面,经济逐渐强大,从习近平访英就可以看到文明的自信。但是如果没有hard power(硬实力),没有经济发展这些东西,soft power有什么用?Hard power是基础,经济搞不上去,国防发展不了,softpower是很可怜的soft power。
硬实力与软实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从那么穷的国家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八十年代一个资本高度短缺的国家到现在成为一个资本高度过剩的国家,二十年前中国说“走出去”,你相信吗?说了也没用,没钱。现在有这个条件。我觉得soft power是基于hard power的发展而发展的,不能是一个太抽象的soft power。但是softpower也很重要,美国讲民主自由,是soft power,但对中东的做法,把人家原来的政权给推翻了,建立民主自由,你说是soft还是hard?所以需要辩证地看。
文明的复兴是文化精神而非形式的复兴
腾讯文化:回到今天论坛的主题,“汉学与当代中国”,您如何理解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soft power体现么?
郑永年:汉学是一种传统,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我觉得随着中国的崛起,传统文化会越来越重要。我们讲现代化是传统的现代化,讲现代化不是西方化,现代化还是自己传统的创造性转型。五四运动以来我们想把自己的传统丢掉,能丢掉吗?是你自己的血液,怎么能丢得掉?只是说你被别人打败后,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了。不自信是文化导致的吗?就像我不认为中国的落后是文化的结果一样。
现在中国崛起了,文化有一种再创造,但不要像有些人一样做“四书五经”,小孩要念《三字经》,这些东西太迂腐了,或者我们像清朝一样穿上长衫马褂,也不见得是传统,穿上西服不见得就不传统。我们要强调的是文化精神,不是要建立口头的东西。文明的复兴是创造性地转型,是精神要复兴而不是形式的复兴。我最讨厌的就是穿了汉服就代表了中国文化,越这样越不好,中国文化那么精深博大,代表中国文化的就只是几个武术?这个观点太窄了。
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的文明是世俗文明,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不似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和穆斯林世界的有些文明基于宗教之,宗教之上的文明容易排他。我觉得文化精神在未来构建中国世界秩序的过程中,一定要继承下去。对中国来说,现在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和避免“开放性区域主义”、区域秩序跟现代国际秩序之间的矛盾。
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