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如流水,在我们风一样的岁月中,不知留下了多少记忆,有时悲伤,有时欢笑,而阅读,给了我最大的欢乐。在我的青春岁月中,这些活跃于每个人内心的文字,好似夏天的一片云彩,冬天的一只火炉,春天的一株小草,秋天的一片良田,给你、我、他在心头搁下了一份欢乐。
——题记
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读书。书分三六九等,而每本书中都有一份欢乐,更令人欢喜的是,每本书中都有一段岁月,所以说,读什么书,就是读什么样的岁月。
现代文是我们偏爱的,因为那里的文字更直白,更令人欣喜。而我心中的理想多多少少受过这些文字的影响。读泰戈尔,相信飞鸟永远也不会落下,因为《飞鸟集》告诉了我怎样面对人生。读鲁迅,看见他那削瘦的身影正在为中国的那段屈辱史奔走急呼。读雨果,眺望远方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在现代文中,更爱80年代后这个写手群。欣赏韩寒的那一份叛逆,但更看出他心中那份没有知己的寂寞,在他写的书中,没有见到一个与主人公称兄道弟的人,他文章的主人公永远都是孤独的。欣赏郭敬明这个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双子座,喜欢他文章中流露出的一股淡淡的忧伤。欣赏张悦然这个孤独的女孩,在某间酒吧里看见她奋笔疾书,和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也许现代文告诉了我面对,而古诗告诉了我人生。
相信大家读古诗都有过和我同样的愿望,那就是与太白同醉在月光下高声问天:“苍天有月几时来,我今把酒一问之。”或在黄河之滨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又或孔子墓前愤笔写下:“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或者在海边呼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或举起酒杯高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太白就是这一份狂傲,再看看李清照,为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闹得“人比黄花瘦”。这一份婉约,几人能懂?再看看苏轼,他相信:“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想“射天狼”。他拥有那份豪情,却又拥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那一份细腻。而当谭嗣同仰天长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时,我便开始相信一个道理,那便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诗,教会了我向理想前进。
阅读,还记得第一次拿起书是在四岁时,十年了,我没有停止过阅读,而孔子说过“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而我要一直向前,为了理想,为了阅读的那一份欢乐。因为是阅读给了我欢乐、信念、智慧、理想。为了这些,我想我会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永远也不放弃阅读,读下去,直到不能读为止。